细胞是生命基单位,而其中细胞器则承担着各种能. 在这些细胞器中,线粒体被称为细胞能量工厂,而溶酶体则是细胞清道夫。线粒体和溶酶体相互作用对于细胞代谢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这也是当前细胞器研究热点之一. 近,由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泰命医学中心、免疫学与代谢前沿科学中心宋质银教授与武汉大学医院麻醉科何禾博士合作完成一项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低氧条件下线粒体和溶酶体之间新互作模式和机制. 他们研究结果发表在了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目为《缺氧重塑巨大线粒体通过吞噬溶酶体实现线粒体自我消化》。
研究人员首先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透电镜等技术,观察到低氧条件下产生了体积较大球形线粒体,他们将其命名为“巨大线粒体”.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氧环境下,线粒体和溶酶体之间互作明显增加,同时巨大线粒体能够直接吞噬溶酶体,课题管理系统形成了一种新现象,被称为“巨大线粒体吞噬溶酶体”. 此外,研究还发现,线粒体融合和成熟溶酶体对于这种吞噬现象发生是必不可少.
进一步实验研究表明,低氧条件下,STX17-SNAP29-VAMP7复合物介导了线粒体和溶酶体互作以及巨大线粒体吞噬溶酶体过程. 在巨大线粒体吞噬溶酶体之后,溶酶体酶膜破裂,溶酶体酶释放到巨大线粒体内部,进而降解线粒体内蛋白质等物质. 此外,低氧条件还能够激活多种线粒体蛋白酶,这些激活蛋白酶也参与了线粒体蛋白质降解过程。因此,研究人员将低氧条件下巨大线粒体吞噬溶酶体和线粒体蛋白酶介导线粒体蛋白质降解命名为“线粒体自我消化/线粒体自我自噬”,这是一种新线粒体质量控制机制.
综上所述,低氧环境下,线粒体经历了重塑,形成了巨大线粒体,并且通过促进线粒体和溶酶体互作以及巨大线粒体吞噬溶酶体来实现线粒体蛋白质和物质降解。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线粒体和溶酶体之间新互作模式和机制,也为线粒体自我消化这一新质量控制机制提供了重要证据. 这些发现对于深入理解细胞代谢和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器能和调控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 .